本港極端降水事件頻生 海水變暖間接導致颱風勁度增強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30 20:23

最後更新: 2019/11/11 17:29

分享:

分享:

颱風「山竹」去年10月來襲,全港塌樹處處,面目瘡痍。(資料圖片)

極端天氣對環境的影響愈見明顯,本港極端降水事件頻繁發生,今天(4月30日)中午接近12時的一場突然大雨,令不少市民狼狽不堪。天文台今年2月已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,屬歷來第2早的黃雨,近數十年本港亦屢破天文台總部1小時雨量紀錄;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早前已預告,不排除今年連續3年掛10號風球。有環保團體指出,全球暖化或間接提高颱風勁度,呼籲企業及市民積極減碳,防止問題惡化。

天文台分別於2月19日及4月20日發出今年首個黃及及紅色暴雨警告,前者是本港有記錄以來第2早,後者則是第6早。

天文台科學主任黎宏駿表示,今年發出黃雨的時間相對較早,但仍接近每年有較大機會發出黃雨的3月份,他解釋,極端天氣出現機會,取決於當時的香港大氣條件等,但極端降水事件日漸頻繁,過往天文台總部1小時雨量破紀錄的情況是數十年一遇,但近數十年已屢破紀錄,包括1992年、2006年及2008年,2008的最新記錄是每小時降雨145.5毫升。

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,氣候變化已成常態,致極端天氣頻生,所帶來的影響愈來愈大,近年天氣已有明顯轉熱趨勢。

本港前年及去年已分別經歷「天鴿」及「山竹」兩個10號風球,岑智明於今年3月,已預告不排除連續3年掛10號風球,風季將延至6月或之後開始,雨量比正常偏多,介乎2300至2900毫米。

余遠騁指出,雖然氣候變化與超級颱風的關聯在科學上未經證實,但全球暖化令海水變暖,的確有機會提升颱風勁度,他呼籲企業及市民減碳防止氣候變化問題惡化,而政府亦應及早加強排洪等基建設施,應對極端天氣來襲。